第二届进博会在上海圆满闭幕。
本次进博会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加,参展国家及企业数量均超过首届。
在这场盛事中,有一个区域格外引人注目: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。
种类多样的先进医疗健康产品,为人类的健康未来带来无限畅想。
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并非第一次站在镁光灯下。
早在去年首届进博会现场意向成交金额中,医疗器械排名第一(40.9亿美元)。今年的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,自然成了全球企业眼中的“香饽饽”,整个展区在今年初就被抢订一空。
可以想象,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,医疗器械必定需求极大。尽管需求大,我们依然只能依赖进口,不得不说,这是一个悲哀。
面对如此巨大的“香饽饽”,中国企业也黯然神伤,只能“望饽兴叹”。
1
一片广阔的医疗器械大海
随着人口自然增长、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,以及国家经济的增长,医疗器械市场持续扩张。
根据最新发布的《2019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》,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6,380亿元,同时预测,2021至2022年,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有望达1万亿元,行业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5%左右。中国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将维持高速扩容态势。
但从全球范围来看,能够生产医疗器械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、欧洲、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,以及中国等少部分发展中国家,其他国家的医疗器械产业相对不发达。
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全球范围内集中度较高的行业,2016年,全球前十大医疗器械公司占据 37%的市场份额,前三十大医疗器 械公司占据 63%的市场份额。
庞大的中国市场,迄今为止,绝大部分的高端市场份额依然被外资牢牢占据!
面对如此局面,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备受屈辱的时代,列强林立,夹缝中我们艰难成长。